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杭州市进入老龄化社会,比全国提前11年。
截至2012年底,杭州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127.89万人,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8.26%,比上年增长0.73个百分点。其中老年户籍人口的增长率达到4.66%,明显高于杭州市户籍人口的增长率0.46%。根据杭州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,预计到2015年,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48万人,约占总人口(户籍人口)的20%。
“十二五”期间,是杭州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的关键准备期。根据《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结合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和老龄事业发展的实际,制定《杭州市“十二五”老龄事业发展规划》。
“十二五”期末,全市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相适应的,政府、社会、家庭和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,建立健全居家养老、社区照顾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较为健全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,初步构建结构合理、门类齐全、管理规范的老龄产业发展体系,逐步建立基层组织健全、文化生活丰富、社会参与广泛、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的老年社会管理体系,加强和完善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相适应的,职能明确、协调高效的老龄工作体系。老年人都能享有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,享有基本公共服务,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,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。
2010年底,杭州出台了一项政策:“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与幼儿园、中小学等社区配套设施同等重要的内容,按照每百户2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,纳入住宅小区配套公建项目。”
两年后,新建住宅小区都按照规划布点了养老设施,主城区的老社区也基本都腾出了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。
在西湖区文新街道养老服务中心,就能直观感受到如幼儿园般的“托老所”, 老人们在这里吃饭、打牌、看电视,有专门的人员看管、护理。家人在家的时候,就把老人接回去,共享天伦之乐……[详细]
家里想找个护理人员照看老人,但又是低保家庭付不起钱怎么办?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已经有4000多个老人排队,床位如何分配才能相对公平?
“对符合条件的老人我们实施的是政府购买服务,允许老年人将服务补贴带入机构使用,逐步实现由‘补贴机构’到‘补贴个人’的转变。全市老年户籍人口有120多万,今年财政补助3%最需要服务的老人,主要集中在孤寡老人、低保户家庭等对象上。明年计划将这一比例提高到4.7%。”……[详细]
日常需求和咨询就拨绿键,遇到紧急情况就拨红键——一部关爱手机已经融入了这户人家的生活。
在试点的上城区、下城区和建德市的社区内,老年人已经拿到了“关爱手机”,这只手机成为老人身边的“保姆”和“保镖”。
功能还远不止这些。“数字养老”才是“关爱手机”背后的支撑。杭州拟在三年时间投入1个亿,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,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和紧急救助……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