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污水 深入推行“河长制” |
杭州专门制定《杭州市治污水暨“清水治污”三年行动计划(2014-2016)》,将通过城市污水收集、基础设施建设、河道清净、农村截污全覆盖、农业面源控制、流域整治、饮水安全、减排转型、固废管理、执法护水等十大工程,全面推进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。 截至11月底,我市7个地区已出台“河长制”实施方案。今后,我市将继续推行“河长制”,对全市7条省级河道、7条市级河道、282条县区级河道共1.5万公里的河道,落实“一条河道、一名领导、一个班子、一套制度、一抓到底”的机制,综合运用企业关停转迁、打通断头河、疏浚清淤、生态修复、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,确保按期实现治理目标。[详细] |
|
|
 |
|
 |
保饮水 提高供水抗风险能力 |
自2003年以来,我市的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人口248.2万人,完成投资21亿元,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已达96.5%。但是城市供水水源单一,抗风险能力不强,水源安全度不高,也是影响饮水安全的隐患。 我市正努力构建城市多水源供水格局,以提高城市供水抗风险能力。以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为重点,提高城乡“保饮水”能力。杭州闲林水库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具备下闸蓄水条件;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力争开工;启动萧山湘湖、桐庐肖岭水库等备用水源工程建设。明年保饮水计划投资达到20.3亿元。[详细] |
|
|
|
抓节水 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百分百 |
注重鼓励并推广节水科技。在公建设施中加快推进雨水回收利用,采用下凹式绿地、渗透铺装、渗透管沟等措施将收集到的雨水,经过初步处理,用于绿化灌溉、路面、公厕的冲洗用水和河道配水,将投资2000万元,建成雨水回收利用项目7个。在2016年底,确保杭州市主城区居民家庭中的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%。到2014年,要有5%以上的小区成为节水型居民小区。 建设并完善节水智慧管理平台,实现供水、水资源管理等信息共享,无缝链接。完善自备水管理,2015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。建立城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保障机制,确保应急水源。[详细] |
|
|
 |
|
 |
防洪水 三年投入64亿元 |
2013年夏天,我市遭遇了台风洪灾,对全市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。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,逐步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,是实现人水和谐、确保杭州经济社会安全、健康发展的“定心丸”。 从2014年到2016年,杭州将在治理洪水上投资64.65亿元。加快推进钱塘江治理,完成干流堤防加固建设89.1公里;重要堤防加固工程完成443.8公里;深化水库除险加固,完成6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,完成万方以上山塘加固350座。到2016年,钱塘江、苕溪流域干堤和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基本完成,干堤达标率达到87%以上,中心镇、中心村的防洪标准分别达到20年、10年一遇以上;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。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,逐步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。[详细] |
|
|
|
排涝水 2014年“居民家中不进水” |
2013年10月的台风“菲特”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破坏,许多地段积水严重,困扰人们的生活,加快完善排涝设施势必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。 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,到2016年,我市将达到“城区达到十年一遇防涝标准,重点区域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涝标准,城市干道交通不受严重影响;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,交通不中断,重点路段不积水”的总体目标。而在明年主汛期前,实现“城西地区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,道路交通不中断,居民家中不进水”。[详细] |
|
|
 |
|